Monday 22 August 2016

在英国,如果没有逛过慈善店,都不好意思说自己逛过街

作者:王点点 来源:《亚洲财经》
在英国如果没有逛过慈善店,都不好意思说自己逛过街。
慈善店在英国十分普遍,即使在人口不多的小镇上,也不难找到它的身影。透过橱窗看上去,它们与普通商店区别不大。走进店就会发现,精美的瓷器、復古的摆件、别致的衣物、小众的唱片书籍,不一而足,而且售价相当便宜。一套齐全的陶瓷茶具大约只需要5镑(约8美元),品牌大衣也只需要10镑左右。价值稍微高一点的珠宝首饰会被放在带门的玻璃柜内,但售价也不过几十镑。这些东西大多是由附近居民捐赠的,不再合身的衣物、家不用的旧傢具、老人过世后留下的旧书籍、老唱片,都可能是慈善店商品的来源。
仅售2镑的LV手提包
到慈善店购物,价格固然是吸引力。有一次,和一位留学英国的姑娘在苏格兰的一个小镇上的慈善店裡,看到了一个LV的手提包仅售2镑。姑娘激动得当场拿下,还一路在怀疑会不会是高仿,虽然觉得高仿也很值。但考虑到慈善店的物品的来源,要在那样一个小镇上找到高仿货倒是比真货要难得多。
慈善店的吸引力远远不止价格。虽然慈善店里的商品以二手为主,但胜在保存完好并且处理妥当。无论是锅碗瓢盆,还是衣帽鞋袜,除了款式復古外,基本上看不出因使用而带来的岁月痕迹。而有些书籍、唱片虽然看得出陈旧感,但并不影响使用。居民捐来的旧物通常已经过清洁,店内的义工还会根据程序对物品再进行消毒处理,保证出售的物品的质量。
此外,比起一般商店里出售的款式相似,千篇一律的物品,在慈善店更容易淘到独特的东西,还能看出英国人的精致讲究的生活。从盛放咖啡、茶、糖的三件套罐子,造型趣致的蛋托,光洁如新的瓷盘与银质餐具,到格局独特的相框,做工精美的花瓶,精巧实用的电器,再到剪裁独到的衣服,用料精良的帽子,光彩夺目的首饰,每一件物品仿佛都在讲述着与主人家共度的旧时光里的故事。
最早的慈善店是二手衣物店
英国最早的慈善店可以追溯到19世纪,慈善组织救世军(Salvation Army)开设了二手衣物店,为穷人提供平价衣物。1899年,伍尔弗汉普顿失明人士协会(Wolverhampton Society for the Blind )成立了专门出售由失明人士製作商品的商店,为协会筹募资金。一战时期,一批商家通过慈善义卖方式为红十字会(British Red Cross)筹募了5万英镑的善款。到二战期间,红十字会自立门户在伦敦开了第一间慈善商店。当时英国贸易部(Board of Trade)给店舖发出了有条件的牌照,规定所售物品必须是捐赠的礼物,不得购入转售,交易所得款项也应悉数交予制定的基金。而现今模式的第一间慈善店,则由乐施会(Oxfarm)在1947年开设。
时至今日,根据慈善零售协会(Charity Retail Association, CRA)的统计,全英国大约有7700间慈善店,由374家获认可的慈善组织营运,每年能募集到大概2.9亿英镑的善款。慈善零售协会负责慈善店的加盟工作,公众可以从他们的网站上了解到已经被认可的慈善组织,并找到他们所经营的慈善店的位置。协会每年都会出具一份详细透明的年报,总结英国慈善店的数量,还供公众了解慈善零售事业的发展情况。
乐施会是英国最大慈善店运营组织
这些获认可的慈善组织,覆盖了扶贫、儿童、老人、危疾患者、残障人士、吸毒人士以及动物救助等多个领域。除了售卖公众捐赠的商品外,一些大机构旗下的慈善店也会售卖一些自主品牌的商品,除筹募款项外,也能为自己所推动的慈善事业做出宣传。
目前英国规模最大的慈善店运营组织当属乐施会,在英国境内就经营了700多间慈善商店。乐施会致力推动公平贸易,帮助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者在贸易中获得更公平的报酬,让他们能够在生产过程中採用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乐施会在旗下的慈善店中,设立专门货架出售获得公平贸易认证的产品。
为了减省经营成本,慈善店的店员大多是周围社区居民中的志愿者。他们中有煺休后想打发闲暇时光的老人,有在学业、工作之余抽空服务社区的学生白领,还有些是领社会救济的人士。服务慈善店不仅让他们有机会做慈善,更让同一社区中的人们多了一个联系交流的平台,能够更好地守望相助。
慈善店让每个人参与互惠互动
光顾慈善店的,并不一定是生活困难的人。很多生活富足的人们,去慈善店捐赠物品后,也会顺便淘一淘适合自己的东西。而生活困难的人们,也可以通过消费,参与到慈善中。这样的模式让慈善不只是豪掷千金的施舍,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互惠互动。
除了筹款,慈善店更有着对环境做出慈善的理念。当人们生活富足起来,物质上的过度消费,其实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慈善店对旧物的善待,使得未尽其用的东西能够继续发挥价值,并让人从中得到启发,谨慎消费,减少浪费,感受并实践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