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24 October 2015

慈善不容有谎言存在




来源:东方圣城网  评论员  扈宏毅

多一个谎言,可能就会给公众多制造一个“狼来了”的参照物,就像“扶不扶”的话题一样,极少数老人讹人,可能会让整个社会对老人摔倒这件事产生警惕心。

9月1日晚,安徽利辛姑娘李娟被狗咬成重伤入院,其男友张宏宇为了引起社会关注得到捐助,编造了李娟为救女童被狗咬伤的谎言。经媒体广泛报道,李娟获得高额的爱心捐款。23日,事件有了新进展,犯罪嫌疑人张宏宇因涉嫌诈骗罪,被利辛县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目前,捐款账号被注销,该案仍在进一步侦查中。(10月23日《法制日报》)

自从知道了事实的真相原来是“骗捐”,网友们便纷纷指责张宏宇的欺骗行为,且很多已经捐款的热心人,也在强烈要求这对年轻人把钱还给自己。从见义勇为到说谎骗捐,从热心捐款到索取退款,剧情的戏剧性反转,引起了舆论的关注和讨论。

我们知道,捐款完全属于个人自由,在这个自由度中间,人们会在内心进行比较、衡量,选择那些更具“捐助价值”的对象。人们之所以会给“见义勇为”的李娟捐款,不仅仅源于心之恻隐,更大程度上是基于当前社会上某些好人“流血又流泪”的不正常现象,因为这类事件总是能够轻易激发普通人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大家为“好人”捐钱,既是出于治病救人的目的,也是为了彰显对社会正义的支持与保护。而当人们知道故事是编造的,根本没有见义勇为这件事时,捐助行为当然也就失去了往日那种正义理由的支撑,加之还多了一种对欺骗的不满,所以,一些人希望要回自己的捐款,是应当被理解的,这不仅合情合理,也是个人自由。

对于这件事,有种观点是,那些想要索回捐款的人,其实并不了解慈善的本质,虽然当事人通过编造谎言获取了捐款,但事实是她的确伤势严重,需要钱来救命,“见义勇为者受了伤需要捐款,普通人难道就不需要社会的帮助吗?做慈善应当针对当事人的需求,而不是针对事件的故事性。”就事论事地看,这样讲有一定道理,并且我也承认,倘若没有最初的谎言,李娟就不会收获如此高的关注度,她甚至可能因为医疗资金的短缺而致病情恶化,从结果看,谎言确实救了她。但是当我们把眼光放远,从社会影响和民间慈善发展的角度看,这样的欺骗,无疑是对社会公益和民间爱心的严重伤害。

我们当然希望有一天,我们的慈善救助制度能够完善到让每一个身处困境的人都能得到社会的爱心,在众人帮助下得以顺利渡过难关,但必须承认的是,当前我们的慈善事业还远未发展到这个程度,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下,有限的慈善资金只能做到专款专用,且投入前还要做好调查,确保把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而不是每一个需要的人,民间慈善亦是如此,人们会选择那些更能够打动自己内心的对象给予捐助。有选择性的资助,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尽管它稍显残酷。

同时我们更需意识到,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民间的爱心和陌生人之间的信任感又是非常脆弱的,多一个谎言,可能就会给公众多制造一个“狼来了”的参照物,就像“扶不扶”的话题一样,极少数老人讹人,可能会让整个社会对老人摔倒这件事产生警惕心,导致很多摔倒的老人没有人扶,人与人之间失去了基本的信任。

倘若人们的慈善之心因为一个谎言再一次受到打击,今后面对真正需要资助的人反而变得疑虑重重,冷眼旁观,生怕剧情还会反转,那么这种危害会远远大过普通个体的医疗困境。因此,不管是否真的需要钱,慈善都不容有谎言存在。

当你读完本篇文章时,你有两个选择:
1、你可以将它传扬出去,传播一些积极正面的信息,让世间多一点爱
2、你也可以根本不去理会它,就像你从未看见一样。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