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 December 2015

小扎当爹!承诺捐赠个人99%股份做慈善 希望女儿生活在更好的世界中


BI中文站12月2日报道,社交网络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正式升格为父亲,他在Facebook网页上写道:“我和普莉希拉非常高兴地迎接我们的女儿马克西玛(Maxima)来到这个世界。”为了庆祝女儿出生,扎克伯格与妻子普莉希拉·陈(Priscilla Chan)承诺将他们持有的Facebook99%股份(约450亿美元)捐赠给慈善机构,用以发展人类潜能和促进平等。

以下是扎克伯格与妻子写给女儿的信:

亲爱的马克西玛,

我和你的母亲无法用言语来描述你带给我们的未来希望。你的新生活中充满了希望,我们希望你能保持快乐和健康。你已经给了我们充分的理由,让我们反思我们希望你生活的世界。像所有父母一样,我们希望你在比我们今天生活得更好的世界中快乐成长。

但是新闻中往往更多提及负面的东西,实际上,从很多方面来看,我们的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好。健康正获得改善,贫困水平正在降低,知识正在增长,人们之间的联系变得更为紧密,每个领域的科技进步都意味着你的生活应该比我们今天好得多。

我们将努力实现这个目标,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爱你,也因为我们对所有下一代孩子拥有道义上的责任。我们认为所有生命都有平等的价值,包括人数超过今天的未来一代。我们的社会有义务投资于现在,以改善那些即将出生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的生活,而不仅仅是已经降生在这个世界上的人的生活。

但是现在,我们并非总是将所有资源集中于你们这一代将面临的最大机遇和问题上。以疾病为例,今天我们在治疗疾病方面的花费是投资于将来你们不会生病的研究的50倍。在不到100年时间里,我们会看到某些疾病完全被治愈,其他疾病获得更好治疗。随着科技进步加速,我们在接下来的100年中,将有机会预防和治愈疾病,同时在大多数疾病方面作出重大突破。

今天,大多数人死于五种疾病,分别是心脏病、癌症、中风、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传染病,我们可以在这些和其他疾病方面取得更快进展。一旦我们认定你们及你们的孩子一代不会在受某种疾病困扰,我们有责任向未来倾斜投资以便实现这个目标。我和你的母亲想要尽我们的责任。

但是治愈疾病需要时间。在5到10年内,可能不会看到这些努力取得太大进展。但从长期来看,现在播下的种子将会成长,将来有一天,你和你的孩子们将看到我们只能想象到的情景,即没有疾病困扰的世界。有如此多类似的机遇,如果社会集中更多精力于这些艰巨挑战,我们将留给你们这一代更美好的世界。

我们希望你们这一代集中做两件事:推进人类潜能和促进平等。其中,推进人类潜能就是竭力推动人类生活发展。你能学习和体验超过我们今天100倍的东西吗?我们这一代能治愈疾病,这样你们就能够更长寿、健康地生活吗?我们能连通整个世界,这样你们能够获得每个创意或机会吗?我们能利用更多清洁能源,这样你们能够投资更多我们今天无法实现的事情同时保护好环境吗?我们可以培养创业精神,这样你们就能创建任何企业,解决任何挑战,促进和平与繁荣吗?

促进平等就是要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这些机会,不分种族、家庭或出生环境。我们的社会必须这样做,不仅因为出于正义或慈善,也为了伟大的人类进步。今天,我们被剥夺了潜力,因此许多人更需要机会。而唯一充分发挥我们潜力的方式就是为人才、创意以及世界上所有人的贡献提供渠道。我们能够消除贫困和饥饿吗?我们能为每个人提供基本健康保障吗?我们能建立包容和乐于接受的社区吗?我们能在所有国家之间培养和平与理解关系吗?我们真的能让每个人获得平等权利吗,比如女人、孩子、少数族裔、移民以及未联网者?如果我们这一代做出正确投资,这些问题都可以获得肯定答案,并有望在你们有生之年成为现实。

这两大使命将需要新的方法来实现。我们必须进行25年、50年乃至100年的长期投资,最大挑战要求有远见卓识,它们无法用短期思维来解决。我们必须与我们为之服务的人们直接接触。如果我们无法理解他们的需求与渴望,就无法帮助他们。我们必须建立足以改变现状的技术。许多机构都在投资应对这些挑战,但最有效地就是通过创新提高生产力。

我们必须参与政策与宣传以便形成辩论。许多机构不愿意这样做,但要想取得进展必须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支持。我们必须支持每个领域最强大、最独立的领导者。与更高效的专家合作,而非自己尝试领导努力。我们今天必须冒险去学习明天的经验,我们很早就开始学习,我们尝试的很多事情都会失败,但我们将会继续学习,不断保持进步。

我们的个性化学习体验、互联网接入、社区教育以及健康已经形成了我们的哲学。我们这一代在教室中长大,并在那里以同样的速度学习同样的东西,无论我们是否感兴趣或需要。你们这一代将可以为自己将来要做什么而设定目标,比如工程师、医生、作家或社区领导人。你们将拥有新的技术,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学习,帮你集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你将可以在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取得快速进展,并在你最具挑战性的领域获得尽可能多的帮助。你可以探索今天学校并未开设的科目,你的老师也会有更好的工具和数据,帮助你实现自己的目标。

更好的是,全世界的学生都将可以通过互联网使用个性化学习工具,即使他们并未生活在好学校附近。当然,除了科技之外,每个人也需要拥有生活中更公平的起点,而个性化学习是一种可扩展的方式,可以给所有孩子更好的教育和更平等的机会。

我们正开始投资这种技术,结果显示其非常有希望。在测试中,不仅学生的表现更好,他们还能获得技能和信心,以学习任何他们想要了解的东西。这个旅程已经开始,你所在学校的技术和教学每年都会发生巨大改变。

我和你的母亲都曾教过学生,我们已经看到这项工作需要什么。它需要教育界最强大的领导者帮助全世界的学校普及个性化学习,它需要与社区交流,这就是我们为何以旧金山湾区作为起点的原因。它需要研发新的技术,尝试新的创意。在实现这些目标前,它可能犯下错误,同时也吸取更多经验。

一旦我们理解了我们能够为你们这一代创造的世界,我们就有责任集中我们的投资于未来,实现这个目标。我们现在正一起努力。当我们开始时,个性化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好学校的学生,它也会为那些联网的人提供更多平等的机会。

对于你们这一代人来说,许多最好的机遇将来自人人都能联网。人们经常将互联网视为娱乐或交流工具。但是对于世界上大多数人来说,互联网实际上可以成为生命线。如果你不住在好学校附近,它可以为你提供更好的教育;如果你不方便看医生,它可以为你提供健康信息,比如如何避免生病或抚养健康孩子;如果你附近没有银行,它可提供金融服务;如果你的经济不太景气,它可提供就业机会。

互联网已经变得如此重要,每10个可联网的人,其中就有1人通过互联网摆脱贫困或找到新的工作机会,尽管世界上还有半数人(超过40亿)没有联网。如果我们这一代能帮助他们联网,我们可以帮助数亿人摆脱贫困,还可以帮助数亿孩子接受教育,并通过帮助人们避免生病挽救无数人的生命。

这是利用科技进步和合作的另一项长期努力。但这需要发明新技术,以令互联网变得更廉价,并可连通无网地区。这需要与政府、非营利组织、公司合作,需要与社区接触以便理解他们的需求。我们的共同努力定可取得成功,创造一个更加平等的世界。

科技无法自己解决问题,建造更好世界需要以建造更强、更健康社区为起点。孩子们学习时需要有最好的机会,而只有他们身体健康才能保证更好地学习。健康从很早就要开始,包括相亲相爱的家庭、良好的营养以及安全稳定的环境。生活早期受过创伤的孩子经常出现不健康的思想和身体。研究显示,大脑发育的变化可导致认知能力降低。

你的母亲是一位医生和教育者,她亲眼见证了这些情况。如果你有不健康的童年,很难完全发挥潜力;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否有足够食物或居所,或担心受到虐待或犯罪,那也很难发挥潜力;如果你担心自己因肤色将会进入监狱而不能上大学,或这你的家人因为你的身份地位可能被驱逐,或你因为宗教、性倾向成为暴力受害者,你也很难发挥全部潜力。

我们需要能够了解这些问题的机构,并将他们联合起来。这就是你的母亲正在创建的新式学校的理念。通过与学校、健康中心、家长团体以及当地政府合作,通过确保所有孩子从小都能获得良好的食物和照料,我们开始将这些无法获得平等机会的人连通起来。只有那时,我们才能真正开始给每个人以平等机会。

要想完全实现这个目标,可能需要多年时间,但这是推进人类潜能与促进平等之间紧密相联的另一个例证。如果我们要实现这两个使命,我们必须首先建立包容性的健康社区。

对于你们这一代生活在更好世界中的人来说,你们将能够比我们做的更多。今天,我和你的母亲承诺,我们将竭尽全力帮助解决这些挑战。我将继续担任Facebook CEO多年,但这些问题太重要,可能需要你们长大或我们老时才会开始产生效果。可是从年轻时开始,我们希望在生活中能看到更多变化。

当你作为扎克伯格与陈氏家族的下一代出生时,我们也开始了陈-扎克伯格倡议活动,加入世界各地许多致力于推进人类潜能和促进平等的人的行列。我们最初关注的领域将是个性化学习、治愈疾病、连通人们以及建立强大社区。在我们有生之年,我们会捐出持有的 Facebook 99%股份帮助实现这些使命。我们知道,与那些开始应对这些问题的天才相比,我们的贡献相当小,但我们将竭尽全力。

一旦我们适应新的家庭节奏,并从育儿假回归后,我们将在未来数月分享更多细节。我们知道,你们对我们为何和如何做这些项目存在许多疑问。随着我们为人父母,并翻开生活的新篇章,我们希望对每个人深表谢意。

我们之所以要做这些工作,只因为我们的背后有强大的全球社区支持。建立Facebook已经创造了为下一代改善世界的资源,Facebook社区的每个成员都在发挥作用。我们只有站在专家的肩头才能取得进展,我们的导师、合作伙伴以及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人,都在为这些领域的建设做出贡献。

我们只关注服务社区和这个使命,因为我们被相亲相爱的家庭、真心相待的朋友以及和睦相处的同事所包围。我们希望你的生活中也能拥有同样深刻和鼓舞人心的亲情和友情。麦克斯,我们爱你,并觉得为你和所有孩子打造一个更好世界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希望你的生活中充满了同样的爱与希望,我们甚至已经等不及将你带入这样的世界。

爱你的爸爸妈妈





Monday, 16 November 2015

Wellness关爱大使公益行动计划 全城行动一人捐一本书 (转发也是公益美德)

Wellness关爱大使公益行动计划 
全城行动一人捐一本书 (转发也是公益美德)

活动日期:11月1日至12月31日

主办:Wellness关爱大使

协办:Wellness Lab 健康验血中心,

             仁心药房 : (期待你的企业加入协办)

一本儿童书籍很微小,但是它也许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梦想;也许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也许可以改变一个孤兒的未来。同时,也许可以改变捐书人对于公益行动的观念;改变对生活点滴的态度…… 许许多多的改变,最终将汇集成分享爱,分享幸福快乐的原动力!




让我们共同努力改变起来

分享梦想,分享爱,从分享书籍开始!

Wellness 关爱大使公益行动发起全城行动一人捐一本书的公益行动计划,将为贫困地区的孩子和孤兒们建立属于他们的爱分享书屋。您所捐出的每一本书都将被送到孩子们的手中,您所献出的每一份爱心都将温暖孩子们的心灵!

书籍要求:如果你有适合4至16岁阶段少年儿童阅读课外图书,如:科普类图书,工具书,杂志,连环画以及童话籍等等,新旧书籍都可以


方式一:电话预约上门 (单次捐赠数量超过一百本)

电话:1800-88-5001 Mr Ken Ting


方式二:邮寄捐赠(请自付邮费)

地址:No 27, Jalan 2/33B, Off Jalan kepong,MWE Kepong Commercial Park, 52000 Kuala Lumpur
收件人:Mr Ken Ting 
电话:03-62575001


方式三:现场捐赠(参与者可自行带上捐赠的图书到以下地址捐赠)

时间:星期一至星期六早上9点到下午5点
活动日期:11月1日至12月31日

Kuala Lumpur 区:Mr Ken Ting
地址:No 27, Jalan 2/33B, Off Jalan kepong,MWE Kepong Commercial Park, 52000 Kuala Lumpur
电话:03 - 6257 5001

Cheras 区:Ms Yueh Min
地址:No 98, Jalan Midah 1,Taman Midah, Cheras 56000 Kuala Lumpur
电话:03 - 9132 8001

Johor 区:Mr Kent Liew
地址:No 47, Jalan Perisai,Taman Sri Tebrau,80050 Johor Bahru
电话:07 - 3315 001

Penang 区:Mr Hanson yap
地址:A-12-01 & A-12-02, Lorong Bayan Indah 4, Bay Avenue,11900 Bayan Lepas, Penang
电话:04-6464001

Ipoh 区:Mr Nicholas Tay
地址: No 125, Jalan Dato' Onn Jaafar, 30300 Ipoh, Perak
电话: 05 - 242 8001

Melaka 区:Mr Nicholas Tay
地址: No 17, Jalan Malim Jaya 2/7A, Taman Malim Permai, 75250 Melaka
电话: 06 - 337 7001

方式四:亲自拿到所有协办单位





做人,一定要有良心




做人,一定要有良心! 千万不能忘记帮助过你的人!
否则,你一定朋友越来越少,路越走越窄的!
别人怎么看你, 和你毫无关系 你要怎么活 ,
也和别人毫无关系。
面子到底多少钱一斤,我们为什么要在乎别人的看法。


有一天你会明白,善良比聪明更难。
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
不闻不问不一定是忘记了,但一定是疏远了,
彼此沉默太久就连主动都需要勇气。
不要在心情糟烂差的时候, 用决绝的话伤害爱你的人。


有时候,没有下一次,
没有机会重来,没有暂停继续。
有时候,错过了现在,就永远永远的没机会了。
用心甘情愿的态度,去过随遇而安的生活。
所有的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


有时候,我们明明原谅了那个人,
却无法真正快乐起来,
那是因为,你忘了原谅自己。
一个人有生就有死,但只要你活着,
就要以最好的方式活下去。
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人都是很贱的,
爱你宠你的人你不稀罕,
对你冷若冰霜的却是穷追不舍。
最后搞的遍体鳞伤的还是自己。



不要的东西, 再好也是垃圾。
如果你没瞎,就别用耳朵去了解我。
真正的牛逼不是你认识多少人,
而是你患难的时候还有多少人认识你。





对不起,这种朋友我不要



古话有“六不合”“七不交”,
很有道理,
这种朋友我不要,
我也不做这种人!


对父母不孝者不可交!
为人刻薄者不可交!
斤斤计较之人不可交!
不知敬重之人不可交!
善于阿谀奉承者不可交!
对权贵无原则不可交!
没有同情心的人不可交!


不和私欲太重的人合作。
因为他们看不见别人的付出,
只在意自己的得失与结果。 
不和没有使命感的人合作,
因为他们以赚钱为目的。 
不和没有人情味的人合作,
因为在一起会不快乐。



不和负能量的人合作,
因为他们会消耗你的正能量。

不和没有人生原则的人合作,
因为赚取利益就是他们的人生原则。

不和无感恩之心的人合作,
因为忘恩的人必然会负义。





Saturday, 14 November 2015

就在恐怖分子袭击巴黎的同时,巴黎人勇敢地打开了自己的大门

来源:界面新闻 作者:梁晓憧

法国巴黎时间11月13日晚10点左右,巴黎闹市区10区、11区等多地发生枪击及爆炸事件,目前已经造成至少153人死亡,其中112人死在Bataclan音乐厅。巴黎街头一片混乱恐慌。有目击者称听到枪击现场手持AK47的杀手说“为安拉”、“为叙利亚”。法国总统Hollande将此次袭击称为“史无前例的恐怖袭击”。



事件发生不久后,巴黎人在Twitter上发起了一场 #porteouverte (开门)运动,呼吁人们对滞留在街头、惊魂未定的陌生人打开家门。




发起这场运动的是Sylvain Lapoix,他是巴黎当地的一名记者。




很快就有人响应这一运动,列出自己的地址,表示愿意收留陌生人:












Twitter上人们也开始互相知照,同时也为不懂法语的游客提供了这一消息:








而除了大开家门,路上的出租车司机也愿意免费送彷徨无助的人们一程:






身在荷兰和德国的两位哥们,Janyk Steenbeek和Pascal Schwientek,甚至为此建了个网站porteouverte.eu:








网站porteouverte.eu,人们可以在这里添加自己的地址,需要帮助的人也可以在这里寻找安全的临时住所


这个标签在短短几小时内已经有超过70万推文,成为热门话题:




人们同时也在Twitter上称赞这一运动,称巴黎人这一伸出援手的温暖行为“恢复了对人性的信心”:












这对巴黎人来说可能是最黑暗的一天,但我们在Twitter上看到了人性最美好的一面。






Monday, 2 November 2015

看完,再去做公益,写给想做公益的你


                                                                                                                                作者/诸在飞

果你对公益了如指掌,谈起“公益”二字可以滔滔不绝并有自己的独到见解,那么本文不适合你,请出门左拐,不送。如果你想做公益,但是谈到“公益”,你视野所及,仅仅联想到:志愿者、义工、红十字会、免费、学雷锋做好事、壹基金、捐款捐物、救急救难等,辣么,继续往下看吧,本文对你有用,看完再去跟公益人交流可以少点脸红脖子粗、省点口水。

关于公益,如果硬要找一个本原,那就是:社会问题(或者说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产生危害)。有社会问题才有公益,其他都是吹水耍流氓。你的任何行动都是因某一社会问题的存在而生、因这一问题的解决而亡。因此,最好的公益人就是通过行动,努力让自己失去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不是想公益就能公益,先把社会问题找出来,再去思考解决方案。社会问题可大可小,因此,你可以豪言壮志地去解决全球的环境问题、贫穷、疾病问题;也可以为某一与你不相干的群体或者你身处的群体扫除不公、争取权益、获得资源;再或者为某一个体伸出援助之手,帮其脱离危机。所以,做公益,就是去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真实需求、减少伤害。

少谈宗旨和使命
公益人很喜欢谈宗旨和使命,一上来,啪啦啪啦,高端大气上档次,各种牛逼,各种崇高,都是瞎扯淡,虚无缥缈、空中楼阁,本末倒置之甚。最应该谈的是待解决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你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打算怎么做,需要什么资源,除此之外皆不重要。价值共同体的建立是因你做的事而不是你说的话,理念和实践是无法分离的,双眼放光的谈宗旨和使命,还不如痛心疾首的谈社会问题,激情澎湃地谈解决方案。


初心很重要吗?
很多人喜欢谈初心,做公益的初心到底是什么?无非就以下几类:
1.有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为了某一理想的社会状态,为了世界更美好,他们甘愿去轰轰烈烈,这种占据道德的制高点,有点高处不胜寒,举个栗子都不好举,内心的微妙谁说得清楚;

2.有爱折腾、看到一些社会问题,又是兴趣所在,行动吧,反正有的是时间与精力,带点小理想、小创新进入了公益领域;

3.有财富多余了,有钱任性,捐一捐,积德行善;

4.有为名为利、借助公益装门面、搞营销,公益只是其宏大事业版图的一部分;

5.再或者,做公益就是一份工作,出卖劳动力和智慧赚钱生活,等等。

世界基本上不会这么极端,5种初心也不会这么泾渭分明,互相交错是一种常态,只是孰轻孰重的问题罢了。所以不管你出于什么目的,只要不去伤害,你找准了问题,你真正在解决问题,你在费尽心思找解决方案,那么其他都不重要,不用遮遮掩掩,别人骂你做秀也好,别有用心也罢,just go。


免费不等于公益
什么是公益、什么是慈善,公益和慈善有什么区别?这种问题留给那些时间多的人去讨论吧,多说无益。找准问题就去想解决方案,然后去执行,做出来是什么就是什么。“公益”二字差不多被玩坏了,很多免费的东西总喜欢跟公益扯上关系。免费不等于公益、公益不一定要免费。别一谈到免费就公益,也别因为公益就羞于谈商业模式,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在解决社会问题。


不要产生其他问题与伤害
公益要是一个圈,它就是一个湿地生态系统,各种人做着各种专业的事,社会问题五花八门、解决这些千奇百怪的问题,需要各种专业技能的人。因此,不具备相关专业技能,你就不要乱抢镜,不具备心理学知识就不要硬去干预问题少年的心理问题;不懂传播就不要硬去做公益传播,做出来没有传播效力,浪费受众注意力、浪费自己的时间精力,各种浪费不是吗?不要去消费苦难,给点钱、出点力,就要受助对象陪你上镜陪你秀,考没考虑受助者的心理感受?做好事可以,但不要因此而产生问题与伤害。

先喷到这。总之,想做公益,找对社会问题,用心优化解决方案,放下我执,多关注服务对象的真实需求,而不是我要如何如何。





公益广告,也能左右互搏


说到公益广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都有自己心中的Top10排行榜。
也许是这样,让你感到温暖和感动:

也许是这样,然你感到震撼和深思 :

这些都是我们喜欢的优秀公益广告大餐。可有的时候可能你会觉得,
总是吃大餐会感到单调,也是时候来点餐后甜点了呢!


怎么样,这个甜品是不是也让你开怀了呢?

其实不论是传递温暖和严肃警示,还是热笑话和冷幽默,正是它们的左右互搏,才让这套组合拳更有威力。作为Wellness关爱大使团队,我们也会更加努力地去寻找合适和丰富多彩的公益广告(声明:部分视频素材等内容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影响到更多的人去从自己开始,
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补位慈善:我们不是要取代政府及其它机构的功能,我们希望能做到别人没做到或更细致的慈善,在内部我们强调的是团队合作的精神,不是抱怨、观过,而是各自补位,
这样才能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好!


世界不会为我们改变,却会因为我们改变而改变。


Thursday, 29 October 2015

【深度好文】盯住别人的缺点,一生伤害的是自己!



一位年轻人和新婚的妻子经常吵架,他很懊悔自己当初结婚前看走了眼;他觉得日子要是这样过下去实在是没意思,于是打算在征求父亲意见后和妻子离婚。
父亲听完他的埋怨之后,问他:儿子,你的妻子有优点吗?

年轻人抱怨说:结婚前有,现在没有了。

父亲又问:“你在她心中有优点吗”?

儿子迟疑了一会儿说:好像也是结婚前有,现在没有了吧。

父亲说:你比我强,我结婚前不知道你母亲优点是什么。年轻人抬头望了望他的父亲,想说什么,最终又咽了下去。

父亲走到屋外,拿起了一块瓦片和一团棉花,问他:它们哪样更硬一些呢?


年轻人不知道父亲想干什么,于是说:这还用问,当然是瓦片硬了!

父亲把瓦片和棉花举到同样的高度松开了手,只见瓦片落地后被摔得四分五裂,棉花则轻飘飘的落了下来。然后父亲又问他:为什么坚硬的碎了,而柔软的丝毫未损呢?

年轻人想了想说:软的很轻啊,所以丝毫未损。


父亲拍拍他的肩膀,深切的说:孩子啊,你应该像棉花一样谦卑下来,不伤害别人,也不伤害自己;而不是像瓦片一样有棱有角,遇冷则冰,遇硬而碎,伤害了他人,也伤害了自己!我这一辈子只明白一个道理,承认另一个人的优点会让自己温暖,盯住别人的缺点,你一生伤害的是你自己;你应该学习棉花,可以为别人抵御风寒,可以像阳光一样温暖。一句好话可以温暖她一生,一句自私刻薄的话可以让她记恨你一辈子,也会葬送掉你的婚姻;你希望我像你对待你妻子一样去对待你的母亲吗?

年轻人低下头对父亲说,绝不!然后默默转过身走向自己家的方向。


承认另一个人的优点,会让自己温暖。盯住别人的缺点,你一生伤害的是你自己。在婚姻当中尤其是这样。多想一想他(她)的好,同时也想想自己的不好。








▶虚拟网络,真实人生



自网络诞生起,
网络暴力就层出不穷。
来观摩学习下《网络暴力指南——三招杀人法》



一位姑娘将自己卸妆前后的照片上传至网络,
有赞美,更多是谩骂
她收集了网友各种回复,
制作了下面这个视频。


她在镜头前呈现自己
看到这些虚拟网络上的评价的真实感受,
以呼吁大家换位思考、遵守网络文明。

看完这个姑娘,
再看看这个图书馆里的小伙纸。


虚拟网络,却是我们的真实人生。
Will you send up or stand by?







Monday, 26 October 2015

▶ 当我们老了,能像他们一样相爱吗?



央视最新推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公益广告之一《时光的脚步》所讲述的故事就像是现实版的《恋恋笔记本》。

《时光的脚步》是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成。江苏科技大学75岁的章明炽教授出于对教学工作的热爱,本该退休的他却一直坚守在岗位上。由于妻子患有抑郁症,为了防止老伴走失,章老师多年来一直带着妻子上课。

即使你忘记所有,忘记我,
我也会将我们的故事一遍一遍讲给你听。

因为爱情比记忆长久,
这大概就是完美的爱情吧。


传播正能量,拒绝冷漠!
当你读完本篇文章时,你有两个选择:
1、你可以将它传扬出去,传播一些积极正面的信息,让世间多一点爱
2、为善行点赞也是行善







▶ 最近很红的十句话!说的太好了!


如果你总是在没有人陪的时候
想起我
对不起,我真的不缺你











别让以善为名的“策划”伤了社会善心





“为救小孩被恶犬咬伤”,又一起假新闻。情节大逆转,不由让人大跌眼镜。那些打着善良旗号的“无良”策划,“咬伤”了人们的爱心,也消耗着整个社会的慈悲与信任。

那些以善良为名的“无良”策划

案例一 “为救小孩被恶犬咬伤”系策划

安徽利辛女子因“见义勇为救小女孩”被恶犬咬成重伤的事,持续在网络发酵,爱心款超过80万元。然而近日,“救人义举”的剧情却发生反转,媒体爆料称李娟系在自家养狗场被咬伤,“救小女孩”纯属编造,而当事人男友也面对媒体承认了这一点,并坦承曾主动找媒体“策划”这一事件。

案例二 “深圳最美女孩”系炒作

2013年那起“深圳最美女孩”堪为以善为名假新闻的“典范”。当时,这则名为“深圳90后女孩给残疾乞丐喂饭”的图片报道在各大新闻网站与微博上疯转,众多网友为女孩竖起大拇指,称赞此举是社会正能量。但很快就被证实,整个行为其实是某商业展的炒作。附近一位目睹拍摄过程的报刊亭老板称,女孩只喂了几口饭,便随拍照的男子离开。此后,策划者出面致歉,承认照片是摆拍。

案例三 “母亲跪行救女”系策划

2011年的“跪行救女”至今仍有回声。一位来自湖北的母亲为了拯救罹患眼癌的女儿,在广州街头跪行千米乞讨捐助,事后被证明这是一起早有策划的网络炒作。此后,事件并没有随着策划人和跪行母亲向媒体道歉而止息。媒体和大众的关注度及讨论声仍不断飙高,“跪行救女”成为一面“多棱镜”,折射出多个引发社会思考的话题。

“无良”策划伤害慈善本身

很多情况下,新闻是对个案的报道,但在解读和判断时,却影响着人们对环境的整体认知。所以,即便新闻报道的是一个小概率的个案,人们在理解时,也会下意识地把它当成是一种普遍现象,从而形成对环境的整体看法。这是新闻报道的放大作用。

新闻报道直接影响着认知,影响着舆情,当一则策划以说谎的方式不断刺激舆情,以制造人们的恐慌、焦虑,从而引发所谓的善举时,这样的策划已经在伤害着慈善本身:一方面,这里所谓的慈善以说谎为手段,以欺骗为前提,这样的慈善根本不牢固,一旦谎言被戳穿,人们反而会因为失望而进一步放弃道德责任的承担;另一方面,所谓的策划是以刺激舆情、制造紧张为创意的,这种刺激在激发了人们善举的同时,也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加剧了人们对道德滑坡的紧张,从而让人处于一种更加焦虑的状态。换句话说,这样的策划在做道德的破坏者,而不是建设者。

事件的利害在于:如果其他有相似需求的人效仿这样的行为,人们慢慢地就会从对当事人的同情转到厌恶,而这种厌恶的行为将损害社会的慈善事业。比如大街上的残疾小孩寻求捐助的情况,原来可能很多人会同情,但是现在大家会觉得这些小孩可能是某些人的敛财道具,慢慢地就熟视无睹了。因为类似的事件会伤害大家的同情心,使公众产生被欺骗的感觉。对采取欺骗行为的个体来说,他们可能会达到自己的目的,但对整个慈善事业来说则是有害的。 

公众的善意经不起玩弄

近日“为救小孩被恶犬咬伤”的假新闻,其社会影响是恶劣的,因为它欺骗了人们的爱心,伤害了整个社会的慈善因子。也许,今后人们再看到需要救助的新闻,就不再会马上慷慨解囊,而会首先追问一下“这是不是真的?我会不会被骗?”如此一来,最受伤害的是那些真正遭遇灾难需要救助的人。就像“扶不扶老人”之争,本来“扶”是必然的,因为少数自己摔倒却反诬救助者的老人而变得不敢扶,这难道不是社会之悲?

当年的“跪行救女”事件上,有关专家曾指出,从社会意义上讲,社会公德更为重要,不能轻易践踏和违背。个人道德应该以社会道德为前提,当两者遇到矛盾的时候,应该更多地考虑社会道德。跪行母亲的无奈之举其实可以更多地寻求正当途径解决,而不应通过采取极端的、牺牲社会诚信的方式来解决。

目前社会信任感的缺失已经是社会的痼疾和通病,原本社会信任体系已经比较脆弱,这样的欺诈事件经过媒体的放大和宣传,更加增大了人们彼此之间的不信任,由此人们也会付出更高的社会成本。

网友“笑楚”说得好:“有人说目的是善良的便可原谅,若为拯救一个生命而玩弄公众善意,是绝不可取的。公众善意经不起玩弄。为救一个人却伤害了整个网络的诚信、伤害了整个社会的善良、透支了整个社会的善意。”

(内容据北京青年报、光明日报、东方网等)








Saturday, 24 October 2015

慈善不容有谎言存在




来源:东方圣城网  评论员  扈宏毅

多一个谎言,可能就会给公众多制造一个“狼来了”的参照物,就像“扶不扶”的话题一样,极少数老人讹人,可能会让整个社会对老人摔倒这件事产生警惕心。

9月1日晚,安徽利辛姑娘李娟被狗咬成重伤入院,其男友张宏宇为了引起社会关注得到捐助,编造了李娟为救女童被狗咬伤的谎言。经媒体广泛报道,李娟获得高额的爱心捐款。23日,事件有了新进展,犯罪嫌疑人张宏宇因涉嫌诈骗罪,被利辛县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目前,捐款账号被注销,该案仍在进一步侦查中。(10月23日《法制日报》)

自从知道了事实的真相原来是“骗捐”,网友们便纷纷指责张宏宇的欺骗行为,且很多已经捐款的热心人,也在强烈要求这对年轻人把钱还给自己。从见义勇为到说谎骗捐,从热心捐款到索取退款,剧情的戏剧性反转,引起了舆论的关注和讨论。

我们知道,捐款完全属于个人自由,在这个自由度中间,人们会在内心进行比较、衡量,选择那些更具“捐助价值”的对象。人们之所以会给“见义勇为”的李娟捐款,不仅仅源于心之恻隐,更大程度上是基于当前社会上某些好人“流血又流泪”的不正常现象,因为这类事件总是能够轻易激发普通人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大家为“好人”捐钱,既是出于治病救人的目的,也是为了彰显对社会正义的支持与保护。而当人们知道故事是编造的,根本没有见义勇为这件事时,捐助行为当然也就失去了往日那种正义理由的支撑,加之还多了一种对欺骗的不满,所以,一些人希望要回自己的捐款,是应当被理解的,这不仅合情合理,也是个人自由。

对于这件事,有种观点是,那些想要索回捐款的人,其实并不了解慈善的本质,虽然当事人通过编造谎言获取了捐款,但事实是她的确伤势严重,需要钱来救命,“见义勇为者受了伤需要捐款,普通人难道就不需要社会的帮助吗?做慈善应当针对当事人的需求,而不是针对事件的故事性。”就事论事地看,这样讲有一定道理,并且我也承认,倘若没有最初的谎言,李娟就不会收获如此高的关注度,她甚至可能因为医疗资金的短缺而致病情恶化,从结果看,谎言确实救了她。但是当我们把眼光放远,从社会影响和民间慈善发展的角度看,这样的欺骗,无疑是对社会公益和民间爱心的严重伤害。

我们当然希望有一天,我们的慈善救助制度能够完善到让每一个身处困境的人都能得到社会的爱心,在众人帮助下得以顺利渡过难关,但必须承认的是,当前我们的慈善事业还远未发展到这个程度,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下,有限的慈善资金只能做到专款专用,且投入前还要做好调查,确保把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而不是每一个需要的人,民间慈善亦是如此,人们会选择那些更能够打动自己内心的对象给予捐助。有选择性的资助,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尽管它稍显残酷。

同时我们更需意识到,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民间的爱心和陌生人之间的信任感又是非常脆弱的,多一个谎言,可能就会给公众多制造一个“狼来了”的参照物,就像“扶不扶”的话题一样,极少数老人讹人,可能会让整个社会对老人摔倒这件事产生警惕心,导致很多摔倒的老人没有人扶,人与人之间失去了基本的信任。

倘若人们的慈善之心因为一个谎言再一次受到打击,今后面对真正需要资助的人反而变得疑虑重重,冷眼旁观,生怕剧情还会反转,那么这种危害会远远大过普通个体的医疗困境。因此,不管是否真的需要钱,慈善都不容有谎言存在。

当你读完本篇文章时,你有两个选择:
1、你可以将它传扬出去,传播一些积极正面的信息,让世间多一点爱
2、你也可以根本不去理会它,就像你从未看见一样。